简体| 繁體| English

翻譯的“時尚”與堅守


  如今任何事情都在追隨時尚,就算是翻譯這種向來以嚴謹著稱的行業,也開始出現了不少新奇的觀念和異于常人的做法,我們也可以稱其爲“翻譯時尚”。
 
  先來說說新奇的方面吧,在翻譯功能的認識上,業內傳統的做法是注重文字的轉換;另外有人則主張側重在傳達信息。後者認爲,在翻譯的時候,應著重在快捷傳達文字中所包含的信息上,而不是一味拘泥于文字的准確性,簡單來說,就是翻譯不必忠實于原著,可以考慮“連譯帶改”。
 
  在媒體上曾經見過這種觀點,例如,此前在魯迅文學獎評講中翻譯獎的空缺,有人撰文抱怨評委,計較文字搓衣太多,而忽視了傳播外國作品本身的信息,質疑其評判譯作的優劣標准。有的文章更是以《文字翻譯“終于原著”成爲“走出去”的絆腳石》爲題,認爲如今翻譯中國作品並不能太忠實于原著,而是必須按照西方讀者的閱讀趣味,連改帶譯。
 
  再說一下異常的方面。在如今的翻譯行業裏,翻譯的模式變了。從譯者獨立系統的思維創作,變爲了衆人碎片式的流水作業。比如,有人推崇“互聯網衆包法”,就是先網上招募篩選譯者,組織團隊分工翻譯,並彙合成書,速度快到離奇。幾十萬字的小布什自傳《抉擇時刻》,從開譯到出書僅僅用了一個月時間。網上還出現所謂的“私譯”“譯制工坊”,通過網上聯絡,先把國外的書下載,各人分頭翻譯。有的甚至經過編輯加工,一條龍制作好中譯本軟片,然後賣給想出版的出版社。
 
  翻譯服務對象變了。從譯者原本的爲原作者服務、強調對原著負責,變爲了譯者主要對讀者負責,並強調客戶的滿意度和市場需求。認爲時代不同,開始吧受衆群體對産品的滿意度作爲第一要素。所以譯者的譯文也需要按照購買者的審美進行譯改。翻譯手段也變了。隨著科技的發展,翻譯手段也在在不斷的發展。機器翻譯、電腦翻譯、辯音翻譯、識圖翻譯,以及新發展的雲翻譯種種。以前的譯者,只有查字典找資料,如今則是多了向網絡和軟件求助的渠道。綜上所述,翻譯界的“時尚”還真多。今日譯者馬愛農因爲作品被人明目張膽抄襲剽竊,卻只獲得了區區賠償。對于衆多在譯壇默默耕耘的傳統譯者來說,這種時尚無疑是一種衝擊。那麽,該如何面對這種“時尚”的挑戰呢?筆者愚見,一是要區別對待,二是要貴在堅守。
 
  首先,針對翻譯“時尚”,要堅決抵制那些變化抄襲手法,剽竊他人創意,爲了吸引眼球可以惡搞或者爲了搶占商機、濫竽充數的所謂“翻譯”。其次,要堅守道德文化底線。翻譯具有中介性質,要爲供需雙方服務。因此,就成爲了譯者必須要恪守的職業道德。第二要堅守文化擔當。翻譯不是做生意,而是弘揚傳播文化,所以要遵守文化的“遊戲規則”,而不是照搬“生意經。”不能滿腦子都是印數、碼洋、折扣、版稅和排行榜,而是多思考如何提高文化作品的質量。











 

Copyright © 2024 Zhixin & Partners Law Firm Limited. All Rights Reserved.